旷世合璧两岸相连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里,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今年“两会”新闻记者见面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馆里,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通过期待历史名画“旷世合璧”,以此喻意两岸统一的愿景。 名画实物虽一时尚未合璧,但通过现代科技的高仿真出版,我们得以一窥名画原貌。令人感喟的,还有画家与名画背后的传奇身世。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为赠无用禅师所绘。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富于变化,为黄公望代表作。明朝末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为其至爱,临终时焚画以殉,幸为其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画已被烧断,前段较小,经过修补后称《剩山图》;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仿制的《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在画卷空白处题写评语55处;1746年,《富春山居图》真品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题诗赋词,而将真迹当膺品。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错识。“剩山图”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无用师卷”和“子明卷”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不拘泥于现实,他是一个寻找的人,他似乎在寻找某种终极价值,所以交游,所以隐居,所以流连江山湖海间 1269年,黄公望诞生。欧洲当时处于政教合一的中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进攻突尼斯,开始第八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当这支军队回到故里,面临的问题却是必须面对蒙古大军席卷欧洲的金戈铁蹄。还是这一年,元军与宋军决定性的襄阳之战开始,这场战争持续三年,元军最终获胜,决定了这一年出生的黄公望将成为最下等的“南人”接受异族的统治。 黄公望幼名陆坚,原是江苏常熟一陆姓人家的孩子,七八岁时过继到浙江螟蛉温州黄氏,年迈九旬的黄父见到聪明伶俐的继子,感叹道:“黄公望子久矣”,这一叹,也就成了继子的名与字,“黄公望”,字“子久”。 年轻时黄公望希望入吏行政,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先后任浙西宪吏等一般底层办事员,随从张闾经理钱粮时,因张贪腐系狱,黄公望亦未幸免。多年的牢狱生活对他身心打击甚大,对元人统治极不满,二十多年的仕途成虚梦,看破世道,不再追逐仕途,后来又成为全真道士,号大痴、一峰道人。 传统中国社会里的文人墨客,一般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先官道,再空道,再文道或艺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塑自己的社会人格与文化人格。官场官道中,如果没有得到最高权力的赏识、获得天赐机遇,就只能在中下层官场中按其潜规则行事,或抑郁而不得其志,或同流而合其污,只有突发变故,使其得到真正的解脱。这种解脱只有借助宗教精神对全身心进行一次洗礼,重获人格新生。所以,一场牢狱之灾葬送了小吏黄公望的晦暗前程,却为中国艺术史拯救出一位旷世大师。 黄公望除了天资过人,还极具个人魅力,但他却不拘泥于现实,甚至不拘泥于教义,他是一个寻找的人,他似乎在寻找某种终极价值,所以交游,所以隐居,所以流连江山湖海间。 就是这样一位晚来习艺的奇人,在赵孟頫之后的元四家中(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影响力却位居第一,自成一家。黄公望对后世的影响,也超乎时人想象,以至明清画坛出现“家家大痴、人人一峰”这样的景观。 图/《富春山居图》局部 生于庚寅年,毁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历史就是这样“巧合”,温家宝总理的深情期望,让《富春山居图》从艺术珍品变成两岸相连的文化象征符号 《富春山居图》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长卷式的绘画,是中国人独有的创造,这种形式十分适合描绘河流两岸的风景。我们将画卷徐徐展开,如同坐在船上,黄公望心中的富春山水尽收眼底。安宁静谧是《富春山居图》散发的主要意蕴。宋王朝亡国之后,原来很悲哀、很愤怒的文人,因为在山水中住久了,发现山水可以启发人的心智,无论人间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山水照样默默无语、慰藉于人。于是,他们的心境也被山水精神所感染,慢慢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从而进入到一个超逸的世界。而这与无用师的“禅境”又是完全相通的。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概括《富春山居图》时说:“生于庚寅年,毁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历史就是这样“巧合”。《富春山居图》公元1350年庚寅年完成;300年后,1650年,明代收藏家吴洪裕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是为“毁于庚寅年”;而同是庚寅年的2010年,温总理的深情期望,让《富春山居图》从一件艺术珍品变成两岸相连的一个文化象征符号。 傅申教授说,乾隆皇帝先后得到了“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和“子明卷”《富春山居图》,经过身边专家和他本人仔细研究后,他认为,(仿本)“子明卷”《富春山居图》为真品,而(真品)“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为赝品。乾隆一生喜爱书画,不管走到哪里,甚至都会带上那幅其实是假的《富春山居图》,有人称其为“乾隆爱侣,常伴君侧”。从1746年到他做了太上皇,乾隆在“子明卷”上所有空白的地方,几乎都写上了题跋,共50多处,反而是真品上未曾留下一处乾隆的题跋。 台北故宫周功鑫院长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台北故宫70件限展书画精品之一,每4年才轮换展出一次,民众若想看到《富春山居图》,计划要等到2012年举办“黄公望特展”时。 一幅名画变成了两块,“无用师卷”存放到台湾,“剩山图”存放在大陆,《富春山居图》隔着海峡,让人们相互记挂、相互念想。“黄公望子久矣”,或许此时,我们也可以解读为中华子孙盼望名画合璧、盼望江山合璧久矣。为了让国人欣赏《富春山居图》全貌,江西美术出版社近期将两岸收藏的黄公望代表作合璧出版《旷世合璧:富春山居图》,对没有机会到台湾与浙江亲睹原作的读者来说,也是值得庆幸的事。
·上一篇文章:“世界微笑日”百位台湾人的笑脸拼成蒙娜丽莎
·下一篇文章: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抵杭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sstq.cn/news/artnews/105141517418H760B0JD09B795E90C0.htm
友情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时尚休闲网观点,中国时尚休闲网提供的内容和资讯仅供读者参考。部分文章采编自网络,如有侵权,可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内容
龙巍 |
毛思倩 |
佚名 |
佚名 |
周志军 |
简飞 |
佚名 |
佚名 |
严格 |
吴济海 宋成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