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国高校形同养鸡场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师学苑 >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易中天:中国高校形同养鸡场


栏目: 校园文化建设知识     |      作者:佚名

  易中天访谈
  □ 记者 吴海云


  央视《百家讲坛》已经不似当初的红火,然而易中天在大陆仍保持着超高的人气。无论是公共讲座还是签名售书,只要有他,前来捧场的人永远满坑满谷。
  生活中的易中天,比电视上少一分“文气”,而要多好几分的邪气、匪气和霸气。这个湖南人,会一边听你的问题一边贼贼地笑,然后冷不丁问你一句:“可以骂教育部么?”整个访谈过程,他几乎没有什么回答是“一本正经”的。
  易中天这样说自己:我就是一个流寇!
  学术要讨论“真问题”
  凤凰周刊:我知道,您的人生经历很复杂,出生在湖南,在新疆当过知青,在武汉大学呆了很多年,后来又到厦门,现在常住上海。这是不是您自称“流寇”的原因?
  易中天:这只是一部分。我做学问也是出了名的“流寇”。比方说,我在《百家讲坛》讲三国、讲诸子,就有人跳起来说,你一个学中文的,怎么可以讲历史、讲哲学?这不是“走穴”吗?然后马上扣一顶大帽子:腐败!他们不知道,我这个“腐败”从读研的时候就开始了!我硕士论文做的是《论〈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答辩的时候,我们系专门找了个哲学系的教授。从那时起,我做的始终是跨学科研究。
  凤凰周刊:您的学术兴趣很广博,但您总有个理论的基石吧?究竟是哪种世界观,哪种方法论给您的学术研究乃至日常生活打底?
  易中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马恩,一是鲁迅,一是胡适。对不起,都很不时尚哦!马克思、恩格斯对我的影响主要在方法论上。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把《1844年手稿》从头到尾抄了一遍!而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主要是对国民性的批判上。我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真是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细心人应该可以从我的《品三国》中读出来。至于胡适,我非常欣赏他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处理,这话只能说到这儿了。
  凤凰周刊:看来无论是世界观还是学术观,您都挺“杂”的。您是不是觉得“杂”的视野有利于做学问?
  易中天:哪里!这纯属流寇的特点。我只希望人们有足够的宽容,不要动不动喊我“腐败”就行咯。话说回来,如果做学问的人都不能搞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哪来的学术繁荣?不过,现在的学术界似乎更喜欢“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没有风险,没有麻烦(至少不怕得罪人),还职称照评、学官照当,何乐不为?学术繁荣嘛,管他呢!
  凤凰周刊:在您看来,中国历史上学术最繁荣的时代是哪一段?
  易中天:那当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了。我还认真地思考过原因,发现学术繁荣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自由的空间、宽容的精神和真诚的愿望。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今天跑到这个国家,明天跑到那个国家,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各国的君主、诸侯、大夫,也很大度。没有谁搞“思想言论罪”,更没有谁一言不合,就拎起刀来杀人。他们顶多也就是不听你的,然后客客气气把你打发走,打发得不客气、不体面,还要挨骂。这才出现了百家争鸣,才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战国也才成为我们民族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因此,我非常希望知识界,也包括广大民众,当你听到不同观点的时候,第一不要骂人;第二不要在对方的动机上做道德文章;第三换位思维,想一想对方有没有对方的道理。
  另外,我们还要有真诚的愿望。我们讨论的,应该是“真问题”,不是“伪问题”。争论“伪问题”,那不叫“争鸣”,叫“扯淡”。即便扯得人模狗样,引文、注释、关键词一应俱全,也是“认真的扯淡”。现在我们的学术界,诸如此类的玩意很是不少,有的还能申请“国家级课题”,真让我这样“不想当将军”的“厨子”望洋兴叹,自愧不如。
  莫让高校成养鸡场
  凤凰周刊:听起来,您对现在国内学术圈的气氛很不满啊!
  易中天:太差了!我就举一个例子。现在学术界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学者之间由于学术观点不同,发展为人身攻击,发展为两边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然后互相整对方的学生,比如说你的学生来我这里答辩,我就不让你过。
  因为看不下去这种现象,我和厦门大学的杨春时教授曾经搞过一个教学实验,就是在课堂上,我们两个人针对实践性美学这个问题进行辩论,争得很厉害,让研究生们在一旁听。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明白,我们俩虽然学术观点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好朋友。
  凤凰周刊:这个教学实验的效果如何?
  易中天:没坚持多久,哈哈,主要是因为我们发现学生们听不懂我们在吵什么。
  凤凰周刊:好像您对现在的学生也不太满意。
  易中天:他们确实不行嘛!现在一些小愤青成天说我学术功底不行,我看他们才不行。不过话说回来,错不在他们,而在于现在的高校教育。在我看来,自从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就是采取量化管理之后,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就不断下滑。陈丹青先生在谈起这个问题时用的是工具理性批判的思路,而我更同意李零先生的看法,那就是量化管理把高校变成了养鸡场。在这个鸡场里,老师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做学问,好好带学生,光忙着生蛋了。
  凤凰周刊:养鸡场?
  易中天:对啊。就是规定从讲师变成副教授,你要生多少个蛋;从副教授升成教授,又要生多少个蛋。还规定这几个蛋要生在什么地方,比如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什么的。天天都在那儿数蛋,就在最近,又突然对你说:哎,你得生些“创新型”的蛋!我的回答是,滚你妈的蛋!
  凤凰周刊:哈哈,那在您看来该怎么样呢?
  易中天:有蛋则生,无蛋则养。孟尝君还养士三千呢。
  凤凰周刊:但问题是,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总是需要一个评定、审核的机制,不用量化,用什么?校长一声令下么?那也会有腐败问题呀。
  易中天:这个问题,我还真的好好想过。要想评出真教授,而不是“真的假教授”,首先要相信评审人的学术良心和学术眼光;其次,评审人与申请人应有一定距离;第三,就是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简单地说,是“一本书主义”。
  凤凰周刊:听您的意思,这方案您已经想得很明白了,愿闻其详。
  易中天:首先,要评选教授的人得提交自己的代表作。代表作最好规定为一件,至多三件。现在学风之所以糜烂,就因为太讲数量。别人的成果车载斗量,自己的材料薄如蝉翼,就觉得脸上无光,也有风险,只好利用电脑拷贝拼贴,滥竽充数。这是学术界“非典型腐败”病源之一。如果规定代表作之外的成果均不算数,此风立刹。
  到具体评定那天,申请人作一次学术演讲,内容规定为代表作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演讲之后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听过演讲的本系或本专业全体教授、外校同行和本校非同行若干人组成。在答辩之后,即行投票,投票结果即为终审。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不再投票,只受理举报和申诉,也只有在发现上述过程中有不正之风和程序错误时才能行使否决权。
  这一方案有四大特点。第一,“以代表作代硬指标”,将促使所有教师在学术质量上下工夫。第二,“以答辩代武断”,给了申请人申辩的机会,职称的晋升也不再操纵在少数人手里。第三,“以学术代行政”,答辩委员会主席权力最小(不能提问)风险最大(唯一公开投票者),玩弄权术者无用武之地。第四,“以公开代暗箱”,几乎全过程都在众目睽睽之中公开进行,因为谁都知道,越神秘,越腐败;越公开,越公正。
  凤凰周刊:您有没有向教育部提交这一方案?
  易中天:为什么要向教育部提交?在我看来,教育部最好什么都别管,学学“无为而治”,好好领会“不折腾”的精神。大学的事情就该让校长管。像武汉大学的刘道玉、南京大学的曲钦岳,都是我最欣赏的、深深敬佩的校长。
  没必要“整体性地”走出书斋
  凤凰周刊:话说回来,您现在已经不用受“养鸡场”那份气了。大众媒体让您成了文化名人,并且——我猜想——改变了您的人生。对于当代的中国学者来说,没有什么媒介比电视更能帮助他们学术思想理论的传播了。
  易中天:你说得一点不错。所谓“媒体”,也就是媒介、载体的意思,相当于交通工具。对待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态度呢?也就是“利用”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走,但肯定快不了,也远不了。要想又快又远,就得坐飞机。不过坐飞机可能会失事,肯定比自己走路风险大。可惜,我还很少听说为了保险,不坐火车或者飞机,自己从厦门走到北京的。电视,就是媒体当中的飞机。它的好处,是传播迅速,面也广,坏处是会放大你的缺点。问题是,你既然选择了这种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你就得连同它的坏处一并接受过来,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
  凤凰周刊:那您建议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性地走上屏幕,跟您抢饭碗么?
  易中天:说实话,我不赞成。“整体性地”走出书斋,走向大众,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干嘛倾巢而出呢?总得有人看家吧?再说了,统统出走,走得出去吗?你以为走出书斋、走向大众就容易呀?实话实说,难得很!首先,你要豁得出去,比方说,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不在乎丛林中的暗箭难防,舍得掉体制内的种种好处;其次,还得能让大众接受。别以为你是什么牛逼哄哄的“大学者”、“大人物”,肯“放下架子”走向大众,大众就会感恩戴德夹道欢迎。没有的事!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也不在乎谁,人家凭什么呀?你得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才行。由此可见,走出书斋要有胆,走向大众要有才。这两条,我看十有八九做不到。所以我的意见是十之八九留在书斋,百分之五走向大众,还有百分之五不妨观望游移。依我看,那百分之五能够不受干扰地走到底,就阿弥陀佛了。

来源:凤凰周刊2009年第11期 总第324期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别让仕途漩涡吞噬掉学校教育

    下一篇:非名牌大学困惑:拿什么来吸引优秀学生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文学网   学习力教育研究   学习型城市建设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现代家庭教育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中国刺绣文化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中国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艺术收藏投资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国际教育观察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中国茶文化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天赋教育前沿   天赋教育观察   中华人物谱   科幻选刊   高考季   思维训练   中国爱情文化网   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习力教育中心   学习力训练中心   中小学教育网   家长学院   城市品牌建设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玩中学   趣味地理   趣易理   股票投资知识   学习型校园   中外历史文化   艺术起点   校园文化建设   学习力测评   研学番茄   政府画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