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育珠蚌养殖技术
由于对珍珠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育珠蚌养殖周期需长达4-5年,生产管理与一般水产养殖项目有显著不同。
1、水域选择
应选择常年有水源保证,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质较肥沃,水面水生高等植物,底质淤泥较少,水学2米左右的水域。如果有微流水,面积从不到1公顷到十几公顷均可。如果常年没有微流水,人工修筑的水面一般以3-5公顷为宜。从水域类型上看,山塘、小水库如果水位起伏不大也可选作育珠场。水质肥的外荡、湖泊和大中型水库年龄较长的湖湾、库汊也可养殖珠蚌。总之,只要饵料生物丰富,具有一定水流或风流运动的内陆水体,都可作养蚌育珠场所。
水体钙的含量要求在每毫升水体50毫克碳酸钙以上,水的酸碱度以中性稍偏碱性为好(pH为6.8-8.5)。
育珠蚌养殖场的水温,年平均达17-20℃,表层水的日最高水温不超过38℃,最低不小于2℃, 最适水温在23-30℃。育珠水域一般要选择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样才有利于热的传导和水温的恒定。
2、吊养方式
把育珠蚌放在水体浮游生物量较高的水层中养殖,就是为使珠蚌有充足的饵料和溶氧。所以固定吊养的措施总是在不断改进,但浮子、绳索是最基本的。改变最多的就是放置珠蚌的器具,使用最普遍的是网袋和网夹。
放养前,必须在水域中选择两岸相对较近的岸边,用毛竹或树桩做成固定的撑架或直接在两岸边打桩。然后每间隔1-2米沿水面拉上绳子,在每条聚乙烯绳上间隔一定距离系上浮子。浮子是为了吊养的育珠蚌能均衡悬浮于水层之中,有一定浮力的塑料浮球、塑料空瓶等均可用作浮子。
网袋和网夹一般由聚乙烯做成。圆形网袋中撑一个由竹篾做成的弹性圈,以保证网袋固定的形状。网袋放养育珠蚌,每袋只能放1-2个。我们在肥育手术暂养蚌时也采用这一网袋法,每袋放养5个幼蚌。因此,用竹圈网袋放2只珠蚌,出水孔分别向外,腹缘朝下的吊养方式较好。
网夹呈长条形,网孔较大,水流畅通,但蚌壳易被网线卡进造成凹陷、甚至伤及外套膜。每个网夹宜放3-4只珠蚌。
除了在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多数时间是吊养在0.4米以内捕层水中。
3、手术后恢复
手术操作时如能按要求进行系统化消毒、严格使用滴片宝滴片,一般来自幼蚌培育池的手术蚌,接种后吊养回原塘,均可正常恢复,快速生长。手术后需要转池吊养的(即从幼蚌培育池,转到育珠池),该池需经过清塘消毒,然后提前施足肥料(250-500千克/亩猪粪),培肥水质(呈淡褐色或黄绿色)。
手术蚌吊养后的一周内不应施肥。如果水色达不到要求,可用豆浆投喂,一般每天1千克黄豆/亩,磨浆后分2-3次泼洒,连续3-5天。一周后,建议使用专用复合肥料。如用有机肥,可按水色变化进行追肥,但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分解彻底,用前还应拌生石灰消毒。每次用量150千克/亩(猪粪),3个月内尽量不用鸡鸭粪肥。
4、合理施肥和调控浮游生物
氮、磷、钾、钙等是养蚌水体的基础营养元素。此外还有很多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在养蚌育珠生产水域也显得十分重要。这和一般水产养殖水域有些不同。
水体可以施用有机肥,也可以用化肥。在各类有机肥中,禽类肥的肥效较好,但是也容易过量,而且未发酵的禽肥很容易引发蚌病。一般农家肥不如规模养殖场的猪、牛粪肥,这主要看牲畜是否投饲全价饲料。有机肥一定要发酵、腐熟,使用时再与石灰混合则更好。
作为追肥,有机肥的用量要根据养蚌水体的具体水色、透明度和季节、气象状况等,采取少量多次使用。不能固定每次用量或生搬硬套书本,或凭别人介绍。根据有机肥种类、干湿确定用量,一般每次追肥150-250千克/亩,视水色而定,5-10月的生长季节,每半个月一次,11月后至翌年4月前,可间隔更长时间。
化肥的使用主要应掌握氮、磷、钾比例,最好使用复合肥或与有机肥结合施用。否则,蓝、绿藻会过多。
施肥的作用是培养水体浮游生物(藻类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才是珠蚌的饵料。在整个育珠蚌养殖期内,每年的高温季节应适时使用专用复合肥料。
不同的藻类对珠蚌的营养和消化率都有不同。生产上需要通过施肥、冲水,用微量元素、石灰、生物制剂等方法进行水质调节,尽可能使藻类的结构比例有利于珠蚌生长和珍珠育成。对育珠蚌最有利的藻类是硅藻、金藻、黄藻、裸藻门中的一些单细胞种类。从水色上判断,一般应呈黄褐色、黄绿色为主。深绿色、墨绿色的水一般为蓝、绿藻占优势,这类水会进一步发展成“水华”,可以用青苔净等药物进行控制。如果浮游动物过多,则可以用杀虫剂灭除。
在珠蚌养殖水体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200尾/亩)和适量草、鲫、鲴鱼,对防止蓝、绿藻过多有一定作用。
5、施用石灰和水质调控
养蚌水体经常使用生石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调节水质措施。一般淡水水体,每次以10千克/亩左右为宜。生长季每隔半月一次,春季和秋后每月一次。
在育珠蚌养殖过程中,根据水域的不同特点,适当使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微生物制剂都可以促进珍珠的生长。随着对育珠蚌生理和珍珠研究和不断深入,以及对水体环境人为控制措施的技术进步,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调控水质已越来越普及。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
下一篇:蚌病防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