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国际观察)美国操纵七国集团护霸权搞分裂
新华社记者
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G7)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召开峰会。峰会期间,G7在美国的主导下操弄涉华议题,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已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国际社会已经看清,美方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遏制打压他国,制造和挑动阵营对抗,严重危害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违逆大势,不得人心。
破坏亚太稳定
连日来,广岛的抗议活动一场接一场。不仅有大量日本民众参加抗议,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人士来广岛表达对G7峰会的抵制。一名菲律宾男子在集会上发言指出,G7峰会是为进一步巩固在美国霸权下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阴谋,美国以回归亚太地区为借口,拉拢亚太地区其他国家搞“小圈子”。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在所谓“印太战略”的指导下,美国大力推进与日本和韩国的军事联盟,欲打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加速推进“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还通过联合军演等手段加紧与菲律宾的军事捆绑,而本次G7峰会则是美国扰乱亚太地区局势的最新动作。
约旦国际问题专家赛义卜·拉瓦什德指出,美国企图通过此次峰会鼓动盟友,以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说,美国试图故技重施,照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套路,打算像破坏欧洲地区安全形势那样,在亚太地区挑起冲突、制造混乱。
挑动集团对抗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划线,挑动分裂对立,拉拢盟友伙伴建立排他性、阵营化的伪多边体系,炮制“家法帮规”服务其自身利益。
在拉瓦什德看来,在美国操控下,G7将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决定强加于人,而不是通过合作、共同商讨问题,这样只会造成更多的冲突和紧张。
需要指出的是,G7内部不是“铁板一块”,其他成员与美国在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并非完全“步调一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在此次峰会前提议G7成员全面禁止对俄罗斯出口,遭到了欧盟和日本方面的拒绝,欧日认为此举“根本行不通”。
不论是国际社会的批评指责,还是G7内部矛盾,都表明美国拉“小圈子”、挑动集团对抗的做法是逆流而动,不得人心。法国作家莱娅·贝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希望将G7变为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这是一个战略错误,我们必须在“包含所有国家”的多边主义中向前发展,而不应是“包含少数西方国家”的多边主义。
打压他国发展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伊曼纽尔·马坦博指出,美国不愿意让其他国家的影响力超越自己。因此,它借助G7框架干预别国事务,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层面打压发展中国家。今年G7峰会没有邀请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参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峰会将讨论乌克兰危机,G7担心南非在这一议题上有不同的声音。
专家指出,美国利用G7打压其他国家发展,从而维护自身霸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说,G7最初的定位是全球经济治理,如今在美国主导下愈加频繁插手地缘政治事务,现在已到了需要通过改变地缘政治来维护其经济主导地位的时刻。
当美国总统拜登在日本参加G7峰会时,美国国内的债务问题已处在悬崖边上,常年寅吃卯粮、恶性党争导致数十万亿美元债务即将“爆雷”,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前民主党众议员、后来担任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主席的简·哈曼说:“我认为我们最大的威胁是我们自己。我们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正受到内部机能失调的侵蚀。”
赫尔米表示,G7已成为一个被美国操纵的“政治化团体”,做出的决定完全“政治化”,是以牺牲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为美国谋取政治和经济利益。拥有繁荣发展的经济是所有国家的合法权利,像G7这样阻止其他国家发展的政治集团理应被历史淘汰,由某一国或一小群国家决定世界未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参与记者:唐霁、汪奥娜、冀泽、李洁、姚兵、沈丹琳、毛鹏飞、姜俏梅、金正、李卓群、谢江)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武汉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25年学习型社区(村)达80%以上
- 安徽视障男孩圆梦大学 选择入读特教专业
- 对抗中年焦虑 41岁女性考北电开启人生新尝试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你好,新学期!直击贵阳80万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天
- 开学第一天!记者直击南昌多所学校……
-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发生枪击 一教职人员死亡
- 留学生体验中国茶文化
- 留学中国 实现梦想
- 留学生回国就业意向持续增强
- 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侨乡温州:期待探索中华文化奥秘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中国出版社亮相巴拿马国际书展
- 河北武强:300余名孩子手绘百米年画长卷
- 今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考生22.67万人_甘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