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时尚文化网
五、饲养管理
(一)水域选择
凡能养鱼水面都可作为养蚌水域特别是水面宽阔、水流畅通氧气充足饵料丰富的水域更适宜作育珠蚌养殖区。水域环境以水深1.5-3米透明度30-35厘米PH7-7.8为好。
1、水质 “肥”一般说是指浮游植物量在20-100mg/l为宜“活”即水色随光照、温度而有变化活水反映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嫩”则表示藻类细胞处于增长期不呈污浊状。“爽”水色不过分浓浮游生物繁殖恰当。
2、PH 三角帆蚌适宜范围是7-8.5最适范围7.5-8;褶纹冠蚌适宜范围5-9最适6.5-8。
3、水化学指标 中等硬水(总硬度10-15)每升含氨氮0.4-2.0毫克。磷酸盐0.4-1.6毫克硫酸盐40-180毫克硅酸盐10-14毫克镁18-55毫克钙10毫克以上。
4、珍珠中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与珍珠色泽及水质的相互关系。
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珍珠、贝壳和育珠水质、底泥等所含微量元素的种、量进行了化验分析珍珠中主要含有碳、镁、钙、钠、硅、硼、铝、铁、锰、钛、锌、铜、锶、镍、钴、钾、锂、镱等元素。含量高低一般依顺序由大至小排列。但不同种类的蚌和不同水域产的珍珠其含微量无素的种、量有一定的差异。银色珠含铜和锌;金色珠含铜、锌(铬)、锰;粉红色珠含铜、锌、钴(铬)、(锰);黑色珠含铜、锌、钴、镍、(铬)、(锰)等微量元素较多些说明不同色彩的珍珠与含微量元素的种和量有关。锶元素是霰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方解石中不存在鳃霰石构成的贝壳中有锶。珍珠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育珠水域中饵料和水体中所含微量无素的种、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选择所含微量元素最适宜珍珠生长且珠色美丽的水域作为育珠场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
(二)养殖方式
1、吊养 用竹或木棍打桩其上用杂竹或绳索作横栏将育珠蚌顶翼或冠部钻孔用尼龙线单只或几只穿结吊在固定的横栏上或固定在可移动筏架索上串吊蚌数一般2-4只蚌间距12-15公分串间距50-60公分串吊育珠蚌离水面距离视不同季节而定一般是15-30公分。
2、笼养 将育珠蚌放入悬吊在筏架上用尼龙线编结的网笼(夹)内放蚌数量以蚌不叠积并有适当间隙为原则网笼(夹)间距应保持65公分左右。
以上两种统称为垂吊养殖法总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水面800-1000只若水流畅通水质肥沃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3、底养 将育珠蚌直接插放在养殖区底部此法简便但对育珠蚌的生存、生产及珍珠质量不利故目前较少采用。
4、鱼蚌混养 是充分利用立体水面实现以蚌养鱼以鱼肥水以水养蚌以蚌育珠共生互利的有效养殖方式。无论是吊养、笼(夹)养或底养均可采用此法。混养形式分成鱼塘混养和鱼种塘混养两种目前较普遍的是结合生产季节采取鱼种塘 混养鱼蚌混养对鱼的品种、规格无严格要求除白鲢因与其争食而宜少放外其它鱼类与蚌均无食性矛盾。一般鱼种搭配原则是以草、鳊鱼为主适当配以鳙、鲤鱼但不宜放大规格鲤鱼或青鱼以避免对蚌的威胁。鱼的放养密度视蚌的放养量和水体生产力酌情而定一般要比单养时适当减少。鱼蚌混养池要求水质肥而爽放养前应施基肥放养后要严格管“水”并定期追加有机肥以保证鱼、蚌的生长。
(三)管理措施
1、日常管理 主要包括管水和理蚌两个方面所谓“育成一池优质蚌首先管好一池水”就是指要根据育珠蚌的不同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水质调节措施。在创口愈合期珠囊形成期和采收前的珍珠成圆末期应以保证水体充足的溶氧量和清新的微流水为主。在珠胚形成期除维持适当光照、溶氧和PH值外调节水质肥度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理蚌既要对术后蚌的死亡及脱片、吐核等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在一年中还要根据水温、光照等因子的变化适时地调节育珠蚌挂养深度以使蚌体能有最佳生存和生长的环境。
2、季节管理 主要是根据四季的水文、水质变化调节蚌的挂养密度、深度以及控制水的肥度。夏季光照较强水中溶氧量变幅大应适当稀养并下吊至水深35公分左右处同时定期注入新水冬季水温偏低应保持育珠池水深在2米以上并将蚌下降至深水处但不能触及池底。春、夏两季的各种环境条件最适宜育珠蚌的生长故应将蚌提升至距水面15公分处挂养。水的肥度对育珠蚌生长影响较大夏季可适当施些无机能但要注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春秋两季以施发酵的有机肥为主要量少次多宜晴天进行。
3、病害防治 应立足于防。在确保养殖水域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区力求与外界隔绝(水源、蚌源、工具等)并定期实施防病害措施。在夏秋季水温偏高时期每月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一次同时要经常注入新水。每年冬季要清除塘泥并清塘杀灭有害生物应尽量避免向外引进蚌源以防带入病原。一旦发现蚌病须及时清除病蚌和死蚌。常见蚌病有:烂鳃病、烂足病、水肿病、肠炎病等。治疗细菌性蚌病一般可用氯霉素、杀菌灵、四环素、金霉素、高锰酸钾、食盐、生石灰等进行注射浸浴或全池泼洒。侵袭性病原引起的蚌病用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等进行喷淋、浸浴治疗。对病因不明的蚌病则应从调整水体环境和水质元素等方面着手加强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上一篇: 春季育珠蚌的管理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 2016 sstq.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时尚休闲网(时尚特区) 版权所有